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学习软件编程开发的相关技术,而面向对象编程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了解一下,面向对象编程建模方法。
面向对象的建模不仅仅是新的编程语言的汇总。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关于计算和信息结构化的新思维。面向对象的建模,把系统看做是相互协作的对象,这些对象是结构和行为的封装,都属于某个类,那些类具有某种层次化的结构。系统的所有功能通过对象之间相互发送消息来获得。面向对象的建模可以视为是一个包含以下元素的概念框架:抽象、封装、模块化、层次、分类、并行、稳定、可重用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的建模的出现并不能算是一场计算革命。更恰当地讲,它是面向过程和严格数据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的渐进演变结果。软件开发的新方法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推动:编程语言的发展和日趋复杂的问题域的需求驱动。尽管在实际中分析和设计在编程阶段之前进行,但从发展历史看却是编程语言的革新带来设计和分析技术的改变。同样,语言的演变也是对计算机体系的增强和需求的日益复杂的自然响应。
影响OO产生的诸多因素中,重要的可能要算是编程方法的进步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编程语言中对抽象机制的支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这种抽象的进化从地址(机器语言)到名字(汇编语言),到表达式(一代高级语言,如Fortran),到控制(二代高级语言,如Cobol),到过程和函数(二代和早期三代高级语言,如Pascal),到模块和数据(晚期三代高级语言,如modula),后到对象(基于对象和面向对象的语言)。Smalltalk和其他面向对象语言的发展使得新的分析和设计的技术的实现成为可能。
这些新的OO的技术实际上是结构化和数据库方法的融合。OO的方法中,小范围内对面向数据流的关注,如偶合和聚合,也是很重要的。同样,对象内部的行为终也需要面向过程的设计方法。数据库技术中的实体-关系(ER图)的数据建模思想也在OO的方法中得以体现。
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的进步,性能价格比的提高和硬件设计中对象概念的引入都对OO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OO的程序通常要更加频繁地访问内存,需要更高的处理速度。他们需要并且也正在利用强大的计算机硬件功能。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层次和分类理论也促进了OO的产生和发展。后,计算机系统不断增长的规模、复杂度和分布性都对OO技术起了或多或少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