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微前端编程架构我们在前几期的文章中已经给大家介绍过很多次了,而本文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微前端编程特点与起源。
(一)什么是微前端
微前端提供了一种技术:可以将多个独立的Web应用聚合到一起,提供统一的访问入口。一个微前端应用给用户的感观就是一个完整的应用,但是在技术角度上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组合通过某种方式组合而成的。
(二)特点
目前的微前端框架一般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技术栈无关:主框架不限制接入应用的技术栈,子应用具备完全自主权。
独立性强:独立开发、独立部署,子应用仓库独立。
状态隔离:运行时每个子应用之间状态隔离。
(三)为什么出现微前端
2014年:MartinFowler和JamesLewis共同提出了微服务的概念。微服务是一种开发软件的架构和组织方法,其中软件由通过明确定义的API进行通信的小型独立服务组成。
微服务的主要思路是:
将应用分解为小的、互相连接的微服务,一个微服务完成某个特定功能。
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和适配器,不同的微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去实现。
使用统一的网关进行调用。
可以看到微服务的主要思路是化繁为简,通过更加细致的划分,使得服务内部更加内聚,服务之间耦合性降低,有利于项目的团队开发和后期维护。把微服务的概念应用到前端,前端微服务/微前端服务就诞生了,简称其为微前端。
2019年:基于single-spa的qiankun问世。
2020年:ModuleFederation(webpack5)把项目中模块分为本地模块和远程模块,远程模块不属于当前构建,在运行时从所谓的容器加载。加载远程模块是异步操作。当使用远程模块时,这些异步操作将被放置在远程模块和入口之间的下一个chunk的加载操作中,从而实现微前端的构建。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