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服务器的架构开发与应用是许多软件开发程序员都应该熟练掌握的一个编程开发技术,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服务器架构开发优化方法分享。
1、服务器配置选择
服务器一般是由CPU、内存、磁盘和网卡组成,因此选择服务器配置就是选择CPU核数、内存大小、磁盘大小及类型、网络带宽。但是,服务器配置的选择是很难标准化的,也就是说很难推断出“一台需要达到1000TPS的后端服务器”的配置应该是什么样的。因为软件的终运行性能与软件的实现方式是紧密相关的,即使是同一个后端应用程序中的两个接口,由于具体功能的差别,性能也会有所差别。
因此,服务器配置的选择应该基于具体的测试结果。一开始可以选用配置较低的服务器做调优和测试,并以该服务器的测试结果作为选择服务器的依据。
2、服务器负载分析
在性能调优时,需要先对服务器负载进行分析,通常而言,我们主要分析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I/O,服务器负载和带宽使用情况。
CPU使用率
CPU使用率反应的是CPU的忙碌情况。当CPU达到时,部分进程会进入等待状态,CPU暂时不会对其进行处理。在实际情况下,为了应对一下突发性的请求压力,服务器CPU使用率一般需要在75%以下。如果一台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多次高于75%,这时候就考虑增加新的服务器。
3、内存使用率
内存使用率反应的是内存的使用情况。内存用于存放程序的代码及数据,一般分为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其中物理内存指的是服务器的内存,而虚拟内存指的是硬盘的一块空间。当物理内存使用率达到时将会使用虚拟内存。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内存的读写速度远远低于物理内存,如果程序被放在了虚拟内存执行,那么程序的执行效率会变得很低。
4、服务器内核参数调优
光有强大的物理性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内核参数进行调优,这样才能在高并发压力下充分体现服务器应有的性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服务器都需要做高并发性能调优,一般来说,只需要对要处理高并发请求的服务器进行内核参数调优即可,常见的包括:前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0707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