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代码重构是许多软件编程开发程序员都应该熟练掌握的一个编程开发技术,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代码重构都有哪些常用方法。
1、过长函数
在编程早期,由于调用子函数需要产生额外的开销,所以大家都不喜欢小函数,一个函数动辄几百多行,鼠标的滚动条要滚好一会才能到方法末尾,更不用说一行一行的去阅读,去理解,可以想象别人来修改这段代码的时候他有多么痛苦。现代的开发环境已经完全免除了进程内的函数调用开销。所以要保证自己的函数短小精悍。通常一个函数长度的底线是要在一个屏幕内完全显示。
当然有时候一个函数开始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长,只是随着每次需求的变更,每次一点点的加代码而没有注意重构,侥幸的认为一点点根本不算什么,积少成多后终于不可收拾了。
过长函数应该积极的进行函数分解,提炼函数,找到函数中适合集中在一起的部分,把他们提炼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函数。哪怕有时候是对一行代码进行这样的提取也是值得的行动,因为关键不在于函数的长度,而是在于函数做了什么。
2、全局数据
在开始学习编程的时候,老师应该讲过避免使用全局变量,因为它太不可控了,在代码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修改它,而且没有任何机制能够探测出来到底哪段代码做出了修改。全局变量一次次造成的那种诡异bug,足够让你刻骨铭心。
对于全局数据要避免使用,函数内的就放在函数体内,代码段内的就放在代码段中。无处可放,需要单独存在的全局数据就将其封装在函数中,这样就可以找到在哪个地方进行了修改,还要将这个函数放在某个类中,限定那些方法可以使用它,让数据的修改过程可控可追溯。
3、注释
代码中如果出现了大段的注释用来解释代码的含义,而原因是代码写的太糟糕了,不得不依赖于注释,这就是一种坏味道。
当你感觉需要写注释的时候,可以先试试重构,试着让所有注释都变得多余。如果需要注释来解释一段代码做了什么,可以试试提炼函数;如果函数已经提炼出来,但是还是需要注释来解释做了什么,可以试试为函数声明改名;如果注释是说明某些系统的需求规格,试试引入断言。
不是提倡不要写注释,而是要写合适的注释,对于注释,我们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注释的使用不是为了说明这段代码能做什么而是应该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4、死代码
死代码泛指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执行不到的代码,或者执行的到但没有任何作用的代码,也就是无用代码。当程序中的变量变成不依赖于外部传过来的数据,被定义成常量时,便无法适应外界其他的变化,就会产生死代码。这些代码通常是由于需求变更或者代码修改,变得用不到了,如果发现,就及时清除它们。
【免责声明】:本内容转载于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意见,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提供形式地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danei456学习了解。欢迎关注“达内在线”参与分销,赚更多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