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咨询: 400-996-5531
投诉建议: 400-111-8989
认真做教育 专心促就业
代码优化一直以来都是需要软件开发程序员长期关注的一个编程问题,而本文我们就通过案例分析来简单了解一下,常见代码优化方法都有哪些。
1、关联代码
关联代码优化是通过预加载相关代码,避免在运行时加载目标代码,造成运行时负担。
使用静态变量
可以使用静态变量来缓存与关联代码有关的对象和数据。在程序启动时,可以预先加载关联代码,并将对象或数据存储在静态变量中。然后在程序运行时使用静态变量中缓存的对象或数据,以避免重复加载和生成。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程序的性能,但需要注意静态变量的使用,确保它们在多线程环境中的安全性。
2、缓存对齐
在介绍缓存对齐之前,需要先普及一些CPU指令执行的相关知识。
缓存行(Cacheline):CPU读取内存数据时并非一次只读一个字节,一般是会读一段64字节(硬件决定)长度的连续的内存块(chunksofmemory),这些块我们称之为缓存行。
伪共享(FalseSharing):当运行在两个不同CPU上的两个线程写入两个不同的变量时,如果这两个变量恰好存储在同一个CPU缓存行中,就会发生伪共享(FalseSharing)。即当一个线程修改缓存行中其中一个变量时,其他引用此缓存行变量的线程的缓存行将会无效。如果CPU需要读取失效的缓存行,它必须等待缓存行刷新,这会导致性能下降。
CPU停止运转(stall):当一个核心需要等待另一个核心重新加载缓存行时(出现伪共享时),它无法继续执行下一条指令,只能停止运转等待,这被称之为stall。减少伪共享也就意味着减少了stall的发生。
IPC(instructionspercycle):它表示平均每个CPU周期执行的指令数量,很显然该数值越大性能越好。可以基于IPC指标(比如:阈值1.0)来简单判断程序是属于访问密集型还是计算密集型。Linux系统中可以通过tiptop命令来查看每个进程的CPU硬件数据:
3、分支预测
分支预测是CPU动态执行技术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猜测程序中的分支语句(如if-else语句或者循环语句)的执行路径来提高CPU执行效率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之前的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预测程序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是分支跳转指令还是顺序执行指令,从而提前加载相关数据,减少CPU等待指令执行的空闲时间。预测准确率越高,CPU的性能提升就越高。
优先处理常用路径
在编写代码时,应该优先处理常用路径,以减少CPU对分支的预测,提高预测准确率和效率。例如,在if-else语句中,应该将常用的路径放在if语句中,而将不常用的路径放在else语句中。
4、写时复制
Copy-On-Write(COW)是一种内存管理机制,也被称为写时复制。其主要思想是在需要写入数据时,先进行数据拷贝,然后再进行操作,从而避免了对数据进行不必要的复制和操作。COW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内存使用率,提高程序的性能。
在创建进程或线程的时候,操作系统为其分配内存时,不是复制一个完整的物理地址空间,而是创建一个指向父进程/线程物理地址空间的虚拟地址空间,并为它们的所有页面设置"只读"标志。当子进程/线程需要修改页面时,会触发一个缺页异常,并将涉及到的页面进行数据的复制,并为复制的页面重新分配内存。子进程/线程只能够操作复制后的地址空间,父进程/线程的原始内存空间则被保留。
由于COW机制在写入之前进行数据拷贝,所以可以有效地避免频繁的内存拷贝和分配操作,降低了内存的占用率,提高了程序的性能。并且,COW机制也避免了数据的不必要复制,从而减少了内存的消耗和内存碎片的产生,提高了系统中可用内存的数量。
5、编码优化
反射机制
Java反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性能,因为它需要在运行时进行类型检查转换和方法查找,这比直接调用方法会更耗时。此外,反射也不会受到编译器的优化,因此可能会导致更慢的代码执行速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方式:
尽可能使用原生方法调用,而不是通过反射调用;
尽可能缓存反射调用结果,避免重复调用。例如,可以将反射结果缓存到静态变量中,以便下次使用时直接获取,而不必再次使用反射;
使用字节码增强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系本网编辑部分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管理员联系,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以保证您的权益!请读者仅作参考。更多内容请加抖音太原达内IT培训学习了解。